編者按:當企業調整與高管變動頻頻占據新聞頭條,當消費者面對裝修選擇愈發謹慎,我們不禁思考:家居行業將如何穿越當前周期?在變革與挑戰中,企業又該如何構建可持續的核心競爭力?
紅網特別推出《洞見》系列專訪,與金煌家裝創始人、國家一級建造師、中國建筑裝飾材料協會副會長、“煌叔聊裝修”抖音號主理人童彬原展開深度對話。從行業深度調整的底層邏輯,到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構建路徑;從存量時代的增長之道,到未來十年的戰略布局;從個性化與標準化的平衡,到規模與精益的取舍;從材料透明的誠信建設,到利他初心的商業實踐……本系列將深入探尋家裝行業穿越周期的核心競爭力,以期推動行業邁向更健康的發展軌道。
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黃怡萍 長沙報道
近年來,部分家居企業引入資本擴張卻遭遇挫折,這一現象背后原因為何?資本與家居行業應保持怎樣的關系?金煌裝飾董事長童彬原表示,家居行業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,核心競爭力在于內部管理和精細服務,這與資本的短期逐利性存在天然矛盾。
記者:近年來我們看到一些企業獲得資本加持,但發展并不順利,您認為原因何在?
童彬原:我一直認為家居行業不是資本過度關注的行業,甚至不應該是資本大量介入的行業。因為家居行業是一個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,技術含量并不高,資本需要與技術、人才結合才能產生生產力,而我們家居行業最重要的是內部管理和精細服務,要把現有工人、師傅組織好,認真滿足客戶的核心需求。
前兩年,確實有大型資本機構進入家居行業,當時如火如荼、來勢洶洶。但到今年,這些開設的大店、所謂的新零售模式基本上都偃旗息鼓,在各大城市相繼關店。這印證了我的觀點。
記者:您如何看待資本在行業中的具體運作?
童彬原:資本滲透進來后,通常是通過資本墊底讓企業開大店,不顧及成本。但資本有自己的盈利邏輯,一旦無法盈利,它的收縮和跑路比企業還快,最后只能由企業自己收拾爛攤子。
當市場業態發生變化、購買力萎縮時,資本帶來的所謂優勢就會消失,行業對資本的期待也就不存在了。這些嘗試讓我們后來者更加清醒地認識到:家居行業需要通過理性決策,形成良性、有序、持續的精準業態,這需要探索的過程。
記者:那么,企業應該如何理性對待資本?
童彬原:這個過程考驗著企業老板的人性。理性的話,應該守住自己能力半徑能夠輻射的范圍,深耕細作,把個人影響力和品牌影響力做好,而不是去拓展超出自身能力的范圍。
我希望,消費者認真分析不同資本機構帶來的是正面還是負面影響,是增值還是減值。我們必須分清資本的性質。有些資本進行品牌收購,我們要清楚它們是否真正了解行業、是否專業,它們的制造、生產、服務能否為被收購企業賦能。
更可怕的是一些資本運作,它們收購企業后只是為了把上市公司規模做大,賺不賺錢無所謂。這種收購對服務質量沒有任何提高,相反還會降低。資本進來也分多種多樣,我們要關注資本收購后實際為企業做了什么。
本文轉自紅網